3月30日上午9时,在向警予烈士陵园内,生科的师生代表们整齐肃立于纪念碑前,为革命先烈默哀,随后他们依次有序的向革命先烈们敬献菊花,寄托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哀思。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节前的这一天,学校思政课部教师带领学生代表先后前往向警予烈士陵园和施洋烈士陵园开展了“红色匠心 清明”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活动中,师生们祭奠英烈,诵读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了解他们不屈不挠的光辉历史,感悟老一辈革命家抗战的不易与艰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3级畜牧兽医班学生张智勇在参观纪念馆后表示,“英雄先烈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让我们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更激励我们新时代青年不断奋进。”
“此次清明祭英烈活动不仅是对先烈们的缅怀和敬仰,更是一次深刻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据思政课部教师李洁琳介绍,此次清明祭英烈活动是学校精心打造的“红色匠心+”实践教学品牌中的校外系列实践活动之一,此前在3月17日,学校就曾组织学生前往位于武昌区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旧居开展实践活动。
据了解,“红色匠心+”实践教学品牌项目设计“1+4+2+3”四堂联动(校外、课堂、融媒、校内)实践育人体系。其中校外实践主要以外出参观体验为主,同时结合演绎红色故事情景剧、讲好红色故事、短视频拍摄等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将课堂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真理的力量,从而启发认识,为“红色匠心”的培育奠定基础。
沉浸式的实践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从外出的“体验”升级为“参与”,从“旁观者”成为事件的“亲历者”。目前,学生对“红色匠心+”系列活动反应良好,表现积极踊跃。

“这样的实践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革命历史,对革命文化的领悟也更加深刻了。”2023级药学2班鞠桐说。
接下来,“红色匠心+”项目还将通过讲座、访谈、社会调研等活动,与革命前辈、劳动模范“面对面”,与行业先锋,能工巧匠“手把手”,让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浸润学生心灵,让“红色匠心+”紧跟时代的步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撰稿:李洁琳 刘雯 唐川森
审核:柯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