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些精神内涵对于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鞭策,也是指引。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上,高职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必须深刻理解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高素质良匠之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良匠之师”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大志,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坚定。
仰望星空,坚定理想信念。信念有光,照亮前方。“良匠之师”要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回顾历史,给社会留下深远影响、赢得高度赞誉的老师,无不是心中装着大爱、心怀民族和国家的人。“中国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怀抱职业教育救国的理想,发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为职业教育理想奔波终生,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引领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民族大业的动力源泉。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勉励涉农高校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湖北省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勤学强能,奉献三农”的校训,引导教师深刻认识教师教书育人与国家民族大业息息相关,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湖北农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良匠之师”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没有师傅,何来工匠?职业院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技能提升的引路人,只有建设一批技艺精湛、内功深厚的教师队伍,才能培育出更多大国良匠。人民教育家卫兴华寄语年轻学生“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学校始终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每两年评选1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引导全体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深入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家企业进校园”的“双百工程”等,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团队获批国家级第二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现有全国劳模工作室1个,“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名,“湖北省名师工作室”2个,湖北省农业专家库专家1名。
二是既主动作为,也担当善为。“良匠之师”既要有主动作为的“精气神”,也要有担当善为的“大智慧”。
主动作为,要有一股“精气神”。生命有限,使命无限。“良匠之师”要坚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得过且过的追求和气概。新时代的职业院校教师就是要有这种主动作为的“精气神”,这种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在发展上保持不满足的心态,对标高质量、高标准,昂首阔步,不断向前,全面落实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举行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坚持每年举办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专题培训。近三年,学校教师在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2023年,教师获省级及以上课题立项25项。
担当善为,得有育人智慧。“良匠之师”要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学生、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办学,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差异化评价,以充满智慧的育人实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让老师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让学院成为每一位学生就业创业的摇篮。学校作为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深耕农民教育培训,基于农村基层学员面临工学矛盾突出、技术基础薄弱、行业认识不足、产业特色不明等主要问题,总结形成了“适农事·合农时·益农人”新型农民培育湖北模式,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好、生产技术专、经营本领强、示范带动广的新型农民。学校认识到“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比上课更重要的是育人”,用好课堂主阵地,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心智成长。学校结合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建设成就,打造了《乡村中国》选择性必修课,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深度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既以德立身,又以爱育人。“良匠之师”既要担当以德立身的使命,还要坚守以爱育人的初心。
以德立身,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良匠之师”要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大国工匠应是一位“德艺兼备”的匠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校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培育优良师德师风 引领高质量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风建设任务清单》等文件,制订了《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坚持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坚持选树师德先进个人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全校教师在厚植师德师风上下功夫,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努力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人师”,成为学生们崇敬和效仿的榜样。
以爱育人,不忘育人育才初心。“良匠之师”要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也曾说过“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一份需要爱的职业。爱生如子,就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自觉自愿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也只有热爱教师,才会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每年评选“贴心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引导教师真正做到爱生如子,将爱心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原文地址: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535399/535399/1?w=1724931436171&tencentSha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