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典雅,飘逸大气的汉服,诠释了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召下,汉衣冠的魅力正在徐徐绽放。
11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在《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上,由基础课部付地娟老师讲授的“中国古代文化符号之汉服”,激发了一阵汉服热。
如何在2课时的时间内,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汉家衣裳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付地娟老师在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上动了很多心思。
自剃发易服后,汉服沉寂一时,而由汉服演化而去的和服、韩服却在各地登台亮相。如此对比,青年学生热血澎湃!付地娟老师用洗练精当的语言,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
整堂课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中国传统服饰简史,汉服复兴,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课堂最大的亮点就是汉服真人秀,一名学生上台,在老师的指导下,演示汉服如何穿搭。当学生穿戴完毕,满座师生眼前一亮,正可谓“霓裳如梦,襟带天地”,大家由衷地发出阵阵惊叹,既惊叹于汉服的华美典雅,亦感叹于汉服的端庄大气。此时此刻,学生更能体会“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泱泱中华,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实至名归。
文化复兴,衣冠先行。这次课对于学生的震撼不言而喻。
45分钟的课堂,台上台下都意犹未尽。随后的公开课研讨,第二度将气氛引燃。在课部林主任和杨主任的主导下,老师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给予这堂公开课中肯的评价,对于付老师所做的课前准备,充分肯定,还纷纷献言献策,如何让课堂更高效更完美。比如,在演示汉服穿搭时,可以一边指导一边穿插文化内涵的讲解,更有老师提出,可以将问题抛出,让学生思考,为何汉服得不到推广?青年学生该如何推广汉服,传承华夏文化?
这次公开课活动,大家都受益匪浅。老师们在互相观摩中博采众长,在广泛研讨中升华思想,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课程建设,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