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夏天葱葱茏茏地盛放,野芷湖畔的校园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静静的盼望着,盼望着即将归校的毕业生。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里,生物工程学院迎来了期盼已久的17级学子们。虽然校园未恢复生机盎然,但“欢迎回家”的标语早已挂满了整个校区。触目所及,每一角景致都诉说着往日的情怀。
“当我在地铁站看到印有学校名字的接驳车时,我激动得快要哭出来了。”这是家住青海省海东市的毕业生雷婧在看到辅导员时说出的第一句话。为了能再看母校一眼,雷婧自驾3小时后换乘飞机,辗转来到学校,横跨2000多公里只为再回一次母校。

楚天都市报报道我院毕业生雷婧

学生信息核查

校长龚伏廷和毕业生亲切交谈

校长龚伏廷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师生合影留念
作为疫情期间第一批返校的毕业生,贾荣在校园里度过了极其充实的两天:领取毕业证、拍摄照片、与老师聊天以及最重要的一件事——再走一遍生科校园。王继琴、刘琴和伍雅蒂走进教学楼,在教室的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毕业快乐”四个大字,点上蜡烛的蛋糕,烛光熠熠,留下的是学生们对老师的思念。
千里奔波,只为再来野芷湖畔的母校相聚一次,因为这里深深地烙印着学子们无悔的青春。李云龙在朋友圈里写到:母校给予我的是一种情怀——感恩、怀念。母校给予我的是一种力量——向上、拼搏;母校给予我的是一种感动——匆匆那年,无悔青春。张波把他心爱的吉他留给了老师,他想让它留下来弹奏更多的琴声,也代替他留下自己对生科的情义。
学校小广场上,“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站”武汉战役号列车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走出校园,生科便从“我校”变成“母校”。大学三年虽然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却会让我们用一生来回忆它,生科精神已植根在每一个学子的血液里。愿此去历经千帆前程如花似锦,再相逢初心依旧仍是生科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