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校发展


2020年,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举国上下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大力培养家国情怀,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加防疫抗疫志愿服务

学校大力弘扬抗疫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投身防疫抗疫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各学院学生在当地以各种形式参与防疫抗疫工作。

18级畜牧专业学生张凯歌、19级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种植方向“一村多名”大学生曹汉祥,不畏艰险,加入雷神山援建队伍,用实际行动支援武汉;19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朱小琥,连续27天奋战在天河机场T2通道抗“疫”前线;19级现代农业技术养殖专业学生郑军桥,冒雨连夜组织机械、车辆封堵进村道路,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病毒阻挡在村门之外;19级现代农业专业种植方向的“一村多名”大学生陈威,带领着栗树湾村两委干部和全体村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着全村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打造无疫村努力拼搏;17药品经营与管理1班学生陈虹霞,坚持一个月在值守点向百姓普及防疫知识,发放口罩,并挨家挨户测量体温及登记,尽自己所能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尽绵薄之力。我校心理协会的同学们自发制作了视频短片,向一线防护人员致敬,向大武汉送上祝福,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日常学生工作,坚持“每日一播”(央广新闻)、“每周一影”(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映)、每月一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学生持续关注“共青团中央”“青春湖北”“娟娟细语“野芷心语”微信公众号和APP,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接收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以此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

我校学生志愿者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每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校内外志愿服务,如倡导用餐节约、校园麦田图展义捐助困、敬老院关爱老人、关爱自闭症儿童、地铁秩序维护等公益服务活动达3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学生达1176人次。通过一系列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推动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也为他们将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就业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奖资助工作日趋完善

学校积极贯彻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奖资助的有关政策,稳步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智”相结合,2020年233人顺利办理“绿色通道”入学手续,缓交学费及住宿费135.736万元;2871名学生进行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其中963名建档立卡学生;13人获评国家奖学金,拟发放资金10.4万元;342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拟发放资金171万元,2280人获得2020年春季国家助学金,发放资金376.2万元,2420人获得秋季国家助学金,拟发放资金399.3万元;573人顺利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332.952万元;105名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岗位,拟获得补贴共计17万余元。通过落实各项奖资助工作,培养了学生自强自信、诚信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学生社团管理规范有序

学校将思想引领作为社团建设的核心,确保社团正确的发展方向,逐步将社团管理政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目前,校团委直接管理学生社团各项工作,每个社团配备1-2名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专业指导和活动开展工作,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各学生社团规范登记注册、有序纳新、广泛开展日常活动,在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创新军训模式 参与教官助理

为做好2020年军训工作,从退役复学和学生干部中选聘了41名优秀学生担任教官助理,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军训工作顺利开展学生教官助理在新生军训期间协助教官、辅导员做好学生军训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落实“日报告、零报告”、晨午晚检、因病缺课(勤)登记追踪等疫情防控制度,做好参训学生的考勤、测温登记,及时将有关情况报教官、辅导员;同时做到全程跟训,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停止训练并送医检查,确保了广大参训学生的安全

通过参与新生军训,学生助理们不仅锻炼了体魄,培养了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了国防意识,更以此开拓了我校学生军训模式。